我们能挣脱自己的文化吗
2023-07-14 14:51:5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关于这个命题,不是简单回答是与非、对于错的选择、判断的问题,而是关系到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乃至个人生存空间以及生死存亡的问题。所以,这个问题至关紧要,因为它不仅体现或者反映整个国家、民族、人民意志、精神核心的问题,而且跟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为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、并且加以思考与捍卫。

文化是一个国家、地位的象征,它是根,所谓根深叶茂才不会风雨飘摇。同时它是一个民族赖于生存的基础,是人们衣食住行、思维、精神的反映。识别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好与坏,不要去看它的工业文明有多发达,而是应该去看它的文化积累与沉淀。那才是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,也是精神、意志的全部。国家的大小与文化内涵不存在必然的关系,一个大国就必定是文化强国吗,反之,一个弱小国家就没有优异的思想、文化了吗?这显然是错误的。国不分大小,民不分东西,有属于自己文化特色的国家、民族自然历久弥新,不会轻易地被淘汰。淘汰难,挣脱自己的文化则更难,不是吗?你见过一个奶嘴的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尚且能自由自在的存活吗,即便他能存活,他血管里奔突的血液能与之撇清关系吗?显然不能,所以想挣脱自己的文化不仅于事无补,而且注定徒劳。

近来有一个词汇值得关注,它就是“乡愁”,说白了它就是一种文化,是一种生命底蕴里流出的强烈召唤,是游子内心深处剪不断理还乱的生命情结。这种情结从那里来,难道不是从文化而来?所谓一方土养一方人,不就是扎根于内心深处文化的具体呈现吗,一个人可以远渡重洋,可以身处异乡,然而,忘不了的是故乡人、故乡情,人与情的结合、表白不就是一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吗?在这一点上,我们中国人做的最坚决、最彻底、亦最完美。一首小诗,一句短语,无不表明我们拥有强大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,或许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傲视群雄的文化体系,虽历经磨难、沧桑,乃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根本所在!

记得民族魂的代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,中国青年不要读中国书的言论,是的,无须否认,先生是说过这样的话,但你以为说过这样话就是让人挣脱自己的文化吗?回答当然是否定的,我们知道,先生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,是一个喝着吴越文化之水长大精神之士,他怎么可能真的让青年学生放弃读中国书呢,他真正的用意是要青年学生学会自新、立新和更新,也就是扬弃,不要被旧思想、就文化所裹挟。这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先生是旧文化的受害者,是被侮辱被损害的,为此,他很痛苦,而痛苦让他生命觉醒,所以才发出心里的呐喊。综观先生的一生,著书立说无不彰显其思想和精神,如果说先生是一面旗帜,那也是一面文化的旗帜,这面旗帜上镌刻着两个字:中国!

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根之本,是一种传承。面对文化,我们不要唯我独尊,亦不要妄自菲薄,更不可轻易否定或者脱离自己的文化,一个轻易否定或者脱离自己文化的个人或者民族注定行之不远,反之,总有一天会迎来春暖花开、硕果飘香的喜悦。是的,文化是一面镜子,它照着远去的历史、也照着当下与未来,一个能坚守文化的民族必定迎来灿烂的天空。德意志日耳曼民族为什么能聚集世界的目光,不就是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、伟大的文化并且自成体系吗,在这样的文化牵引下,人才辈出轻而易举,水到渠成!文化需要沉淀和积累,更需要不断耕耘和推陈出新,这样才不会被历史湮没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灯塔,既可照亮自己,也可引领世界潮流。

文化对于个人而言,也是如此,一个鄙视或者想挣脱自己文化的人就如一个婴孩一样,永远也不会长大,就像一个生于斯、养于斯的孩子有朝一日想割裂或者背叛父母的养育之恩,注定要失败一样,什么叫血浓于水,文化基因是最主要、最根本的因素。亲不亲故乡人,亲不亲故乡土,这些无不说明本土文化对生命的深刻影响。所谓人文情怀,不只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,而是针对所有家国情怀有识之士来说的,不是吗?生命不能承受之轻,一个轻视自己文化的个人或者民族其最终结果只能被社会、生活所唾弃,一个想挣脱自己文化的人其最终结果也不会例外! 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